尼米兹级航空母舰
2024-06-0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1991年1月14日,一件堪称地球上最大的武器——“罗斯福号”航空母舰,由东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预定“战位”,使美国在海湾地区集结的各类舰艇达到150艘左右,作战主力为六个航母战斗群。三天后的凌晨,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“沙漠风暴”的空袭行动,海湾战争正式爆发。在40多天的作战中,美国海军以航母战斗群为基地,共出动飞机四万多架次,约占总数的40%,对战争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“罗斯福号”是当时美国海军中最新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,它的参战引起了世人的特别关注。
“罗斯福号”属尼米兹级航母,它有三位“兄长”:尼米兹级首制舰“尼米兹号”,无疑是“大哥”,舷号CVN-68,1975年5月服役;“二哥”为“艾森豪威尔号”(CVN-69),1977年10月服役;“三哥”为“卡尔·艾森号”(CVN-70),1982年2月编入太平洋舰队。

前三艘尼米兹级航母都花了七年时间才建成,每艘耗资约20亿美元。1981年,年仅38岁的小约翰·莱曼就任美国第65任海军部长,主持制定了新的海上战略,主张建立一支以15艘航母为核心、拥有600艘各型舰艇的强大海军。莱曼的计划很快得到里根总统的首肯,并在国会顺利通过。当时,美国海军只有480艘舰艇,有的航母和相当一部分战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旧货。而其主要对手前苏联海军却在迅速发展,舰艇总数达到1200余艘。美国海军的主要优势在于大型航母,特别是“尼米兹”级超巨型航母,但造价昂贵,制造周期长。
面对不断出现的局部战争危机和冲突,美国的三艘尼米兹级航母常常捉襟见肘。当时,第四艘尼米兹级航母——“罗斯福号”刚开始建造,按原计划,七年后才能服役。莱曼部长来到纽波特纽斯船厂,同厂长、工程师和工人们聊天,探讨让这艘“海上巨兽”提前下水的可能性。船厂组织了5000多人昼夜施工,“罗斯福号”终于在1984年10月27日——比预定工期提前18个月完工。
“罗斯福号”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,比前三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更加现代化。第一艘尼米兹级航母,最初是作为攻击型航母设计,不具备反潜能力,后来才改装为多用途航母。而“罗斯福号”一开始就是按多用途航母设计的,配有专门的反潜设施和反潜飞机。该舰的防护能力也有显著改善,甲板和舰体全部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,全舰设有2000多个防火防漏的隔舱,即使被多枚反舰导弹和鱼雷击中,仍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。“罗斯福号”安装了新研制的对空警戒雷达、导航雷达、电子对抗等电子设备,武器系统配置简洁而有效,主要有:三座MK29型八联装“海麻雀”防空导弹发射装置,四座MK15型20毫米“密集阵”近战武器系统(每分钟射速3000发),可分别对付7000米以外和2000米以内的来袭目标。
“罗斯福号”上的舰载机联队的编成更加科学,共由十个中队组成,它们分别是:两个战斗机中队,配20架F-14A“雄猫”战斗机;两个战斗攻击机中队,配20架F/A-18“大黄蜂”战斗攻击机;两个重型攻击机中队,配20架A-6E入侵者攻击机;一个空中预警中队,配五架E-2C“鹰眼”预警机;一个电子战中队,配五架EA-6B“徘徊者”电子战飞机;两个反潜中队,配十架S-3A“北欧海盗”反潜飞机和六架SH-3H“海王”反潜直升机。平时共86架飞机,战时可增至约120架。“罗斯福号”航母上的第八舰载机联队的编成,被称为是一种“新概念”,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编成的主要样式。
航母攻击机美国海军尼米兹级罗斯福号发布于:广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猜你喜欢

【环球财经】数据显示美国抵押贷款需求大幅下挫


张志刚:发展高质量,生活更美好


安全的股票杠杆平台:撬动财富,稳健前行


东西方今年有望迎来降息共振,全球股债市场如何演绎?


综合实力极强,很容易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三个星座


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? 撬动财富的利器,风险与机遇并存


生完孩子肚子上密密麻麻的妊娠纹?别急,一个方法教你解决!


五大上市险企前4月保费收入125万亿元 寿险业务逐月回升


90%的人,败在‘太多’!


法国媒体称球星姆巴佩决定离开巴黎圣日耳曼


邦达亚洲 美联储降息预期挥之不去 黄金冲击2000大关


轻松一刻:再等等,我想帮你省点钱……_老友_电脑_配置


诺贝尔奖得主“认输”了!克鲁格曼称自己对通胀的预测是错误的


邦达亚洲 美联储官员放鸽 美元指数失守10300关口


坟地风水不能用的时辰_进行_月食_子时


42家上市券商集体报喜!一季度3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这两大业务立功


消费贷额度大幅提升!App上就能贷30万元 有银行最高做到了100万元


2025年5月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香蕉价格行情


45万亿元!境外机构,增持


特朗普继续施压美联储降息 美股再遇“黑色星期一”
